网站首页 关于窑煤 新闻速览 党建引领 主营业务 文苑撷英 电子商务 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艺天地 > 正文
《让希望在洮滨的土地上生长》----文凯军
更新时间:2019-02-20  |  点击次数:2118次  |  字号:T  |  T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阵阵松香扑鼻而来 , 五彩的花儿开遍山际每个角落。承载着希望的洮滨大桥横跨在洮河之上,以其婀娜的身姿展示着她的魅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腼腆的笑容让质朴展现无遗,淋漓的汗水让勤劳升级发酵。这里是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东部的一个小乡镇——洮滨乡。

当地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是中药材种植、劳务经济和养殖业,但是“天公不作美”,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瓶颈。基础设施差,形成经济滞后的恶性循环 ;群众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劳务输出意识不强 ;人均耕地面积少 , 种植方式缺乏技术含量 ;畜牧业养殖没有形成规模,严重制约着地域经济发展。

站在全面实现小康的门槛上,站在全省跨越发展的大旗下,洮滨人感受到的除了精神振奋,更多的是压力和徘徊。处在经济发展的瓶颈,洮滨乡的明天在哪里?

抬头看看,天很蓝,阳光很暖。

             乡村迎来“神秘人”

2012 年 2 月底的洮滨乡,大雪如被,寒风凛冽,淡淡的阳光在如此寒冷下也甘示弱,

只能与白雪交相辉映。屋檐下的红灯笼随风摇摆,门边大红色的对联和地上散落的鞭炮依然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紧闭的大门里,一家老少围坐在炕边,说说笑笑,静等着锅里正咕嘟着的美味熏肉。

一辆轿车缓缓驶来,停在新堡村原新堡乡乡政府门前。车上下来五人,一位老人,两个中年人,还有两个年轻人。其实,现在的洮滨乡是原总寨乡和新堡乡合并而来,自合并以来,原新堡乡乡政府办公地点一直空闲至今。现在竟然有几位外地人在年关而来,不禁让人好奇。他们是谁?他们来干什么?

2012 年 2 20 日,“脱贫攻坚”的号角仿佛一瞬间吹遍了陇原大地。伴随着“脱

贫攻坚”的强劲号角,窑街煤电集团公司闻声而动,与洮滨乡结成对口帮扶对象。经过前期充分调研,集团公司领导从当地群众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确定实施“六大帮扶工程”,务实推进攻坚行动。一是开展项目帮扶,着力实施富民产业培育工程 ;二是开展劳务帮扶,着力实施创业就业增收工程 ;三是开展基础帮扶,着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四是开展医疗帮扶,着力实施惠民为民健康工程 ;五是开展资金帮扶,着力实施好事实事聚心工程 ;六是开展文化帮扶,着力实施强基固本保障工程。在此基础上,还专门成立了“脱贫攻坚”常态工作组,长驻洮滨乡开展工作。

上面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他们一行五人受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党政重托,作为“脱贫攻坚”常态工作组成员被派到洮滨乡驻点开展工作,办公地点就设在新堡村原新堡乡乡政府。

从此,各村社的田间地头,多了一群农牧技术的指导员 ;乡亲们的房前屋后,多了几个嘘寒问暖的知心人;洮滨乡的发展蓝图上,多了窑街煤电集团公司的坚实脚印。

            另辟蹊径夯基础

一望无际的当归苗在阳光的呵护和雨露的滋养下,茁壮自信地成长着。在塑料薄膜的映衬下,当归宝宝们随风微笑,沉醉在碧波荡漾的海洋中。它们沉醉的微笑,是因为在它们旁边立着的牌子上,“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当归科学种植园”几个大字不仅诠释了它们美好的归宿,而且更加凸显了它们的价值。

农牧业是洮滨乡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取决于它的地域因素和客观条件。而当归作为当地经济作物的主流,毋庸置疑是洮滨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但是发展之路并不平坦。洮滨乡以东紧临的岷县在当归的育苗、种植、收购、销售方面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更已建成中国当归城,实质上当地群众费尽心力种植当归的大部分收益最终落入中介之手。所以,提升当归产品附加值以提高竞争力和突破性的打开产品销路对于洮滨乡的经济发展迫在眉睫。

如何突破这个发展瓶颈,不仅是洮滨乡所有干部群众思考的问题,也是“脱贫攻

坚”帮扶单位窑街煤电集团公司面临的难题。

为了激活当地经济的“造血”功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窑街煤电集团公司领导在常态工作组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与洮滨乡领导和群众的多次深入交流,决定投资 200 万元成立洮丰土特产贸易公司,负责收购和加工当地群众种植的中药材。在此前提下,积极鼓励当地群众进行当归作物连片种植,以增加农民的整体收益。在这一思想引导下,洮滨乡当归种植面积从 2012 年的 7000 亩增加到 2014 年的 8000 亩,增加了 14.3%。在销售渠道方面,窑街煤电集团公司领导积极推动与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的市场双向驱动,即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定点使用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的中成药,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使用窑街煤电集团公司“脱贫攻坚”帮扶对象洮滨乡的中药材。在此前提下,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承诺尽最大努力消化当地种植的中药材,并在洮滨乡建立了药源基地和工作站,指导群众科学种植。在技术和销路的双重支撑下,相信中药材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2013 年 5 月,窑街煤电集团临潭县洮丰土特产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揭牌仪式在“脱贫攻坚”常态工作组驻地举行,自发集聚的群众望着一支支冲向天际的礼炮,仿佛看到了希望之花在天空绚烂绽放。

2013 年初夏,洮滨乡的几个养殖户成了村里的“名人”,马海红、李四斤成、全佛成的养殖场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还记得 2012 年秋天,马海红的养猪场因为资金紧缺面临着无法维持的考验,窑街煤电集团公司领导积极为其协调联系贷款,助其渡过难关 ; 李四斤成的养鸡场因缺乏销路,发展陷入困境,公司领导积极联系附近学校,让其为“学生营养餐”配送鸡蛋。他们就是这样,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当地群众发展养殖产业。如今,马海红的猪舍从原来的一排变成了三排,规模从 17 头变成了 112 头 ;李四斤成的养鸡场也准备扩大养殖规模 ;全佛成养牛场的 30 头牛犊和 50 只绵羊正在茁壮成长。

马海红打来电话报喜 :小猪崽又出生了。听着他们欣喜的声音,似乎吹响了养殖产业发展的集结号,吸引着更多群众加入到养殖致富的队伍。

农牧业的组合发展,正推动洮滨乡经济突破瓶颈、跨越发展,向着“全民奔小康”

的宏伟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劳务经济见实效

“‘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步,既要发展稳定,又要见效快,首选劳务输转”,在窑街煤电集团公司与洮滨乡“脱贫攻坚”工作接洽会上,集团公司领导如是说。“脱贫攻坚”行动启动至今,窑街煤电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分批带领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年多次赴洮滨乡现场对接调研、安排部署工作、慰问贫困家庭,用实际行动务实推进攻坚行动。

再次到卢梅忠家里已是一年以后。推开那对半掩的朱红色大门,几个同村老乡正在帮忙修缮几间年久失修的房屋。小卢的母亲看到我们 , 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堂屋,沏茶倒水,还端上了水果。小卢的父亲因上班不在家,卢母还开心地特意打电话告知我们来的消息。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新粉刷的白色墙面上,房间很是亮堂,崭新的液晶电视和墙角一台三开门冰箱格外引人注目。

这不禁让我想起 2012 年 8 月初次来到小卢家的情况。这是一个位于洮滨乡上堡村的贫困户家庭,家里几间房屋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和倾斜,被一些木桩艰难的支撑着。卢父卢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望子成龙的心情和辛勤劳作的支持让女儿考上了西安一所心仪的大学,遗憾的是,儿子辍学回家了。年迈的老父亲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毛病越来越严重。对于这个“靠田养家”的家庭,女儿的学费、父亲的医疗费让夫妻俩在经济上已不堪重负,儿子辍学对他们的精神又再度打击。

就在这个家庭独自面对着重重困境而无法喘息的时刻,强劲的“脱贫攻坚”东风吹遍了甘肃的每一寸土地,也吹醒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借助“脱贫攻坚”行动的强劲东风,破例为洮滨乡的青壮年打开了一条劳务输出的“绿色通道”,几年来招收了 45 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子女到集团公司就业,小卢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该集团公司三矿运输队工作。

当问到一年来家庭的变化时,卢母开心的说 :“小卢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我们全家都很开心。他打电话说在矿上吃住都挺好,收入也挺高,让我们放心。他每月都定时给家里寄钱,有时候寄的钱都超过了以前我家半年的收入。有了这笔钱,姑娘的学费和公公的医药费就有着落了。常态工作组还给‘掌柜的’联系了一份附近加油站的工作,收入也不错。一年来,家里新买了电视、冰箱,对房屋也进行了维修和粉刷。我们家能有现在,这是我们从来不敢想的,多亏了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提供的宝贵机会和对我们家的帮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

正在我们准备告辞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哼着小曲从外边串门回来了,脸上乐呵呵的表情也许就是现在这个家庭真实的写照。

         推动致富再探路

在洮滨乡郑旗村车尼山社的村道上,一辆满载当归的三轮车斜跨在路边,轮子深深地陷在淤泥里。车主蹲在车前,叹着气喃喃道 :唉,这路……

不知从何时起,“要致富、先修路”这条宣传标语已经深入脑海。但就洮滨乡而言,道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是明显的。洮滨乡管辖 12 个村,有包括巴杰村、总寨村、新堡村在内的 10 个村在洮河北岸一字长龙分布。在洮河南岸,新修的岷合公路如锦缎般绵延向远方。对这 10 个村来说,就在眼前的洮河南岸却很难到达,唯一能与之联系的就是位于总寨村的洮滨大桥,其他村必然就得走很多弯路。更有郑旗村车尼山、巴杰村若巴山在内的多处村道条件极差。我们的路是弯路,经济也必将走弯路,更何谈快速跟进、跨越发展?

自从认识到这个问题,窑街煤电集团公司领导非常重视,通过向甘肃省交通厅汇报沟通并积极争取,省交通厅确定优先将洮滨乡巴杰村和新堡村两座大桥列入工程计划,现已完成勘测设计,有望在今年开工建设。另外,集团公司投资 10 余万元铺设了郑旗村车尼山村道,又与省交通厅公路局协调修建了总寨——郑旗段村道,逐步打开了洮滨乡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又到一年春耕时,一辆辆装满种子和化肥的农用车在新修的道路上呼啸而过,传来了人们爽朗的笑声和致富的希望。

          “水往高流”聚民心

老吴盘腿坐在炕边,炕桌上一盘刚出锅的包子腾腾冒着热气。看看炉子上煮着的罐罐茶,看着老伴忙活的身影,他笑了,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是啊,这看似平淡的一幕在曾经是多大的奢望。再累也不过以前,再痛也不过内疚,这些年苦了你了,他在心里感叹道。

老吴家位于洮滨乡马旦沟村王昌梁社,这是一个高居山腰的村社,共有群众 58 户。对这 58 户人来说,最让他们感觉艰难的不是其它,而是不设身处地绝对想不到的吃水问题。

自老吴记事起,社里人每天天不亮就要下山挑水,待日上三竿才能挑回两桶八分水,这一个来回就要花费近一个时辰。年少时,他觉得这是乐趣,时不时挑着两个小桶尾随。但慢慢地,生活的压力让他觉得那两桶水越来越重,特别是自己脊髓退化性变导致行动不便之后。老吴的儿子在外打工,只有每年过年才能回家呆一个月,而其它时间,所有的生活重担就只能压在老伴孱弱的肩膀上。每天天不亮,看着老伴佝偻着再次挑起那两个与身体极不相称的大水桶,他就心痛、内疚,不停地捶打着自己的双腿,但于事无补。

2012 年 2 月,“脱贫攻坚”行动伴着春风吹遍陇原大地。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党政领导第一时间奔赴洮滨乡实地调研,强调要把基础帮扶作为“双联”行动的重中之重。几年来,集团公司先后投入 14 万元进行了 4 项群众饮水工程建设改造,包括马旦沟村王昌梁社建池倒抽饮水工程建设、洛臧村打井建池饮水工程建设、常旗一二社扩池蓄水饮水工程改造和三四社多井扩池饮水工程改造。一台台水泵把涓涓清流送到千家万户,为攻坚行动注入了强劲的民心动力。

           医疗帮扶暖人心

2013 年刚刚立夏的洮滨,晴空万里,春风拂面,朝阳用温暖的触角抚摸着雨后的屋檐,竟如一处景观。

在窑街煤电集团公司“脱贫攻坚”常态工作组驻地的大院里,该公司总医院各科室的专家们正为将在乡卫生院开展的第二次“双联”义诊活动做着最后的准备。此时,一面鲜红的锦旗走入大家的视线,上面金黄色的大字在太阳下射出耀眼的光芒。“医术高明见奇效、医德高尚口碑好”,看见这几个大字,领队前来的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院长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带着锦旗前来的,是一对中年夫妇,递过锦旗的瞬间,竟再一次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跟上一次不同的是,这是激动、感恩的泪水。

故事得从一年前说起。

2012 年 6 月,按照窑街煤电集团公司“脱贫攻坚”工作安排,总医院院长与各科室专家到洮滨乡开展第一次义诊活动。义诊当天,专家和医护人员认真地做着检查,问询患者病情。突然,有一位患者吸引了大家的视线,他在老伴的搀扶下走进医疗室,忧心忡忡地向脑科专家介绍病情并询问治疗方法,说话间竟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原来,他叫杨全顺,48 岁,是上堡村一社的村民。在冬天扫雪时不慎从屋顶滑落造成脑部颅骨缺损。在周边医院检查治疗已花费了全部积蓄,但因没有相应的医疗技术,仍无法彻底治疗。家人也想过去大一点的医院,但家中已无积蓄,且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在西安上大学,儿子上初三,经济开销很大,迫不得已选择忍着剧痛在家休养。

脑科专家详细检查诊断后,提出必须进行开颅修补手术。考虑到其家庭状况,窑街煤电集团公司领导当即表示,可以按集团公司“脱贫攻坚”医疗扶持方案免费为患者进行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听到这里,杨全顺夫妇悲喜交加,激动的说不出话。杨全顺手术住院期间,集团公司党政主要领导牵挂于心,多次去医院探望慰问,为他身体和心灵的痊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一场手术,拯救了一个病人,也挽救了一个濒临绝境的家庭,杨全顺的故事已传遍每个村落。义诊现场人头攒动、川流不息,期待着一场爱心盛宴在“脱贫攻坚”中延续。

                       文化帮扶显奇效

“马海红家的猪得传染病了”,作为致富带头人,112 头大猪、猪仔,这可不是小事,消息不胫而走。

马海红蹲在猪舍旁,看着猪舍内 112 头猪已有近半有气无力地倒在地上,他眉头紧锁,眼睛布满红血丝,又一个彻夜未眠。自从前日有几头猪开始呕吐、腹泻、厌食,他就各方求助,但是他的技术支持户距离较远且出门在外,附近又没有懂养殖技术的人,所以只能孤军奋战。两天来,他日夜奔走在猪舍内外,尝试了自己知道的所有方法,但换来的却是一头头猪在他面前昏然倒地。他知道,如果再这样一两天,他付出所有心血和精力培育的希望将毁于一旦。这对于一个养殖户而言,无疑是剜心的痛,更让他痛的是自己无能为力。

该怎么办?该怎么办?这个已经在脑海里回荡了无数遍的问题再一次撞击着他

近乎崩溃的神经。忽然,他灵光一现,疾步而出……

一个地方的先进必然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地方的落后主要在于思想观念的落后。“脱贫攻坚”伊始,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就把文化帮扶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础和目标,提出只有大力发展当地文化产业,着力营造浓郁文化氛围,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素质,重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才是攻坚行动的治本之举。两年多来,窑街煤电集团公司为洮滨乡注资 60 余万元兴建了总寨村、上堡村和常旗村三个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器材、图书阅览室一应俱全,并精心配备了农村政策法规、农牧专业知识、文学作品名著等方面的书籍 200 余册 ;投资五万元打造了“上堡村样板党支部”,为其配备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工具书籍等硬件设施,凸显文化发展引领作用。

不出所料,马海红出现在总寨村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里,手上正捧着一本《猪常见病诊治》书籍仔细研读,期盼的目光扫过一个个黑色精灵。突然,他的目光惊喜地停留在几行字间。“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症状:……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厌食;治疗方法 :让猪自由饮服补液盐水,为了防止继发感染,用磺胺甲基异口恶唑或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 20 45mg,加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 6 8mg,混合后灌服”。

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此后每当闲暇,总能看到众多群众中马海红读书记录的身影,因为他知道,文化才是第一生产力。

“脱贫攻坚”,这个承载着甘肃梦的民生工程,在陇原大地上拔地而起,推动着历史车轮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一声声叩响了小康之门,相信我们坚实有力的步伐,会在明天筑成新的、更加灿烂的辉煌。

(备注 :2014 年 3 月成稿于洮滨)

(作者 :文凯军 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团委书记)




分享到:
相关新闻
2024-04-03煤海艺苑丨刘浩学: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2024-01-10煤海艺苑丨丁良梅:百日菊(散文)
2023-10-30携彩云高歌万里,踏骄阳一路生花
2023-10-23曹鹏:你好窑煤!
2023-10-16汪小斌书法作品集
Top
Copyright © 2024 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